close

 

 


與北川老師閒話「畢命」,說「畢」本義是好的,語出《尚書.周書‧康誥》。其甲骨文字本義在於祭祀時的宗教意義,所以說「畢業」的感覺很好,「斃業」就傷感情了。


說某人慘遭「一刀畢命」,應該是說他完成了什麼「殺身成仁」的義舉,又可能是殺手完成了重大的使命。「斃」是形聲字,字裡死相昭然,對於「一刀斃命」者,實在很難約定俗成出「畢命」的神聖性。


當然使用語言越來越懶散,約定出「俗」來,約不出雅來,文明活該如此墮落,人類衰亡始終是悲哀的宿命。就像臺灣的高等教育,不是掌握在具有宗教使命的士大夫手裡,而是掌握在非主流金融業者手裡。我只是不明白想發財就放高利貸好了,為何偏要辦大學。誤人子弟,最傷陰德。可憐天下父母心。


[更新]20120702

 

之二、

 

人類畢竟無法避免文化疲弊的悲運。「知恥近乎勇」,為什麼不能好好認錯呢?北川老師早就指出一刀固然可以畢命,但是以後使用中文的人們不要再提起「文雅」二字。「約定俗成」無限上綱,語言與文化脫鉤,真正是墮落的「應用中文系」世代。

 

連中學生都看得出來,音義相近就順口借用,以後大家偶而幽默的「斃業」看看,誰受得了?記者的中文素養低落,這是我們這個世代臺灣人的共業,然而各人做業各人擔,何苦拖考試委員、臺大中文系教授下水?



 

 不同意見如下

全文網址: 用字爭議/學者:一刀「畢」命沒有錯! | 綜合 | 國內要聞 | 聯合新聞網 

http://udn.com/NEWS/NATIONAL/NAT5/7197133.shtml#ixzz1zS2AwKYm 
Power By udn.com 

 

 

【聯合報╱記者蔡永彬/台北報導 2012.07.02 02:33 am
 

前天聯合報頭版用了一刀「畢」命,昨天則用了「斃」命,引起外界討論「哪一個字才對」;學者昨天指出,這兩個字一個是「完結」、一個是「死了」,指稱的意思沒有什麼兩樣。

 

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何寄澎表示,漢字中有許多同音字,如果意思能相通,就會被人們混用。「畢」是「完了、結束了」的意思,所以「畢命」就是「命沒有了」,這個字會出現爭議,只是剛好「斃」也念「ㄅㄧˋ」。

 

教育部國語辭典編纂小組前召集人李鍌指出,一刀「畢」命是俗語、是一般的四字詞,代表「一刀就讓命沒有、命絕了」,有曹植等古人用過。一刀「斃」命則從「槍斃」而來,是現代用語,剛好「斃」也是「死」的意思,所以這兩者都可以用。

 

三國文人曹植《七啟》的「田光伏劍於北燕,公叔畢命於西秦」、民國初年文人魯迅《且介亭雜文末編》的「在暗室中畢命於幾個屠夫的手裏」都代表絕命、喪生。

 

至於「斃命」都是指喪命、喪生。清朝文人王士禎《池北偶談》曾用過「南海縣樵夫陳茂,逢虎斃命。」

 



 

 






arrow
arrow

    桂山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